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354 次 更新时间: 2023-01-13 13:26:36
当前位置:首页 > 田野调查 > 阅读文章
陈锦遥等:主体性视角下农村养老的地方实践及提升策略--以粤西香山村留守老人田野调查为例
·陈锦遥 吴映纯 王瑾然 李怡云
标签: 农村养老 留守老人 田野调查

摘要:在我国“未富先老”的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的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但农村养老仍存在着较大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文章以留守老人为主体视角,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对粤西香山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现状与情感生活进行“深描”,发现粤西乡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低下、医疗问题严峻和情感精神匮乏等养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加强政府经济支持、促进农村医疗水平提升与引进地方社会工作等策略。

关键词:粤西香山村;日常生活;留守老人;主体视角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回溯中国改革浪潮,中国改革坚持先发展城市后反哺农村的政策,政策支持下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市的老龄化也被重点关注,而农村老人依旧持续处于被忽视状态。粤西作为广东省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的地区,其缓慢增长的经济水平、历史文化与基层政府运作模式等因素共同影响着广大粤西农村的变化。为进一步了解粤西留守老人形成的历史原因及其养老问题,通过目的性抽样确定以粤西香山村作为课题的田野点,并运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调查与研究方法,从老人的主体性视角出发,深入观察老人生活现状,记录留守老人对自身生活过程与乡村发展的口述史,了解粤西乡村养老主体的真正需求,并结合社会学思维对其进行分析,提出对地方有价值的养老模式改善建议。

一、香山村养老现状

香山村位于粤西青平镇以东的853乡道旁,其总面积约25平方千米,下辖自然村多达23条。香山村是粤西地区中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农业村庄,其经济来源主要是水果种植业:

香山村登记在籍名册人口共八千余人,常住人口大概两千左右,其中近七成都是老人与妇孺。剩下的少数中年男性则为流动农民工,每日定时往返村镇。村中的生计资源相对匮乏,存在着诸如卫生站、便利店和菜市场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日常资源供给主要依靠村内流动小贩、自主耕田和到镇中心获取。

(一)质量低下的物质生活

香山村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不高,基础设施还待完善。老人们衣着朴素,三餐仅食白粥咸菜。留守老人居住的房屋大部分为简易的红砖房,在极端天气较为频繁的粤西,常常会出现漏雨阴湿、瓦顶被掀翻的状况,给老人生活增添不少麻烦。谈及自身的日常生活时,老人的对话无不反映出农村朴素的生活观。

老人的生活要求较低的根本原因来自自己微薄的养老金。以子女为中心的家庭养老虽然是村中的养老主力,但据调查所知,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大部分靠自己的养老金与从前的储蓄才能维系。

为了减轻子女家庭的负担,村内老人帮忙带小孩已是常态。但只凭自己微薄的储蓄并不能满足养育小孩的需求,如果无法及时得到子女的赡养费,老人的生活则会愈发拮据。

村内交通不便,类似商超和便利店等基础设施建设接近于无,老人的需求不多,但也因现实的诸多不便而进一步紧缩自身的生活需求。村距离镇中心虽不算远,但依然相对闭塞,因为村中人数较少,往返经过的乡村巴士频次也相对减少。

总而言之,因农村微薄的养老金、家庭养老的缺失与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老人的生活品质水平一直无法得到提升。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绝,养老金与家庭支撑养老生活的基础经济保障薄弱,让老人们更多倾向于缩减生活需求,转向自我供养。

(二)“小病扛,大病熬”的健康风险

留守老人的健康风险普遍较高。村庄的医疗基础设施落后、并不全面的医疗报销体系与老人健康意识薄弱,共同加剧了老人们潜在的健康风险。家庭养老虽然能够给予老人大病防护最有力的保障,但因其阶段性地发挥作用,对老人的健康保障依然有限。

香山村的医疗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全村仅有一个小规模但荒废的卫生站。村中平均会有一到两家的私人药店,但出售药物并不包括老人的日常用药。由于村庄的交通不便,大部分老人习惯忍受病痛,直至大病发作再送去城镇上的医院。

健康常识的缺乏令老人对疾病心生畏惧,而高昂的医疗价格带来令人难以承受疾病的心理压力。尽管医保已经极大程度上缓解了老人就医的经济负担,但由于老人的储蓄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老人心理上的讳疾忌医。

我国虽然实现了全民医保,但医保水平较低、基层医疗机构水平低下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依然是制约农村老人健康水平的关键因素。农村“新农合”的医保报销具有指定级别医院与逐级递减的报销比例制度,不仅到大城市医院看病的报销比例减少,而且能够报销的用药目录并不完全覆盖老年患病常用药,导致医保能够减免老人日常用药费用的程度相当有限。

子女通常是面对老人突发疾病的主要应对者。家庭养老的核心力量在老人大病过后起了关键性的支撑作用,这意味着家庭养老仍然是保护老人生存的最后一道有力的防线。但在老人恢复基本日常生活能力时,家庭关怀便不再持续发挥作用。

因经济难以支撑的“小病扛”所导致突发式的“大病熬”是农村留守老人的健康风险的因果循环。在候鸟式迁徙的农村人口流动背景下,老人的生活无法得到常态化的家庭照料与保障,老人常常只能被迫承担着身心孤立的双重风险与压力。

(三)单调匮乏的精神生活

乡村中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较为匮乏。在传统乡村生活中,农务不仅是劳动的形式,还是凝聚农村熟人社会人际的纽带,是农村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大量人口外流的现代农村中,农村传统文化与精神在寂寥的乡村中已无处寄放。

在村中,由于人口外流和缺乏由劳动媒介创造的联结生活,老人们的生活面临着严重的精神危机,与同辈老人相处的过程中,老人时时目睹周围关系亲切的邻里逝去,从而加重精神上的孤独感。

香山村有粤西乡村唱粤戏的传统习俗,但因村民稀少慢慢减少了举办的机会。村中举办传统习俗的场所距离老人居住区较远,很多出行不便的老人只能留在家中。

留守老人也因远离子女家庭联系而日渐孤独,心理上的情感需求通常被子女们忽略而得不到满足。不仅如此,老人在家庭生活中依旧要承担家务事的任务,而非子女回来照料老人。

二、香山村留守老人困境形成之因

香山村留守老人的历史由来已久。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香山村由原本人口繁盛的地方大村慢慢变成留守村居,给粤西乡居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粤西乡村的社会变迁肇始于改革开放和户籍制度的历史背景的变革,而在后续的变迁过程中,又被传统文化观念与现代城市化思想的不断碰撞而形塑。

(一)城市工业化吸引农村人口外流

城市工业化所带来的城市拉力是导致香山村人口流失的根本原因。自改革开放后,城市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吸引着农村青年去环境更好的城市地区谋生。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崛起,农村的传统农业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如今,对于村中青年而言,现代生活成本不断上升,而传统农业经营的收入菲薄,不如城市工作有保障。农村农业的没落与城市工业化共同形成一股推拉之力,加剧了乡村人口的丧失。香山村流出的青壮年人口大部分去往珠三角、广州和深圳一带,其从事职业水平不高,多数为建筑工人、司机和服务生。香山村中的其他村民则去往村周围的造纸厂、木板厂打工,或是去往镇上经营生意。由于地方的偏僻与贫困,粤西农村常年得不到相应的发展而愈发固守现状,同时也难以挽回流失人口带来的空缺而导致自身的发展滞涩。在人口流动和地方发展停滞的双重背景下,香山村的留守老人的生活与外界日益隔绝,生活质量难以发生较大的改变。

(二)户籍制度松动促进人口外流

人口外流与户籍制度的变迁密切相关。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腾飞,城乡二元体制逐渐成为城市吸引剩余劳动力发展的禁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从全面推进城镇户籍政策改革,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主要时期。放宽进城的人口落户制度,有效促进了“乡—城”的人口单向流动,稳步扩大城镇化。

稳定持续的“乡—城”人口流动给农村发展与农村人口带来了重大影响。随着国家不断推出安定农民工落户的政策,农民在城市安家落户不再难以实现。大部分进城的村民,为了自己未来后代的教育资源与生活基础便利,往往不会再返回乡村。大量人口外流且不再返居的现象改变了粤西乡村长久的人口结构,严重的乡村“空心化”导致乡村贫困与养老问题愈发严峻。加上粤西村居分布地广人稀,基础建设薄弱,基层行政管理落后等诸多因素,致使各村留守老人养老需求长期遭受忽视,养老现状不容乐观。

(三)留守老人对城市化的抗拒

对比积极走出农村的年轻人,香山村的老人对待城市化态度更为消极。一方面,村中老人无法很好适应现代城市化生活与制度;另一方面,象征现代的城市化发展的许多方面都无法顾及农村生活的老人的感受,极易令老人产生无用感和被抛弃感。

此外,粤西乡村的老人拥有浓重的“落叶归根”的传统思想。“落叶归根”不仅是老人传统的生死观念,还体现了粤西由地方宗族传统演变而来的村落文化。宗族内的葬礼祭祀一般需由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操持。在宗族日渐式微的地方乡居中,老人对村落与宗族的归属感要比年轻一代更为强烈。

最后,土地制度也给老人留守乡村的观念带来了不少影响。老一辈农民的土地意识较强。相较于房屋资源稀缺的城市而言,农民可拥有自己居住的宅基地是乡村难得的优势之一。老人因担心不断扩大的城市化需要征用集体用地和分配地,故坚持留在村内看护自己的地产和房产免于公有化。

三、解决地区养老问题的对策

粤西地区本身具有经济与社会状况的特殊性。粤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并不完善,且其社会状况兼具传统和现代的观念矛盾,致使留守老人的养老困境的原因各异。目前,香山村老人在生活照料、医疗、精神情感等方面都急需得到改善。

(一)加强政府经济支持,改善农村养老生活基础条件

农村养老生活基础的改善需要政府经济支持,加强基层政府的养老工作建设,同步提高基层政府的养老工作水平。

首先,政府应加快推动和普及新农合在内的经济支持为老人提高基本的生活保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新农保的推行,老人们可领取的养老金较之以往有所上涨,但依旧十分微不足道。微薄的养老金意味着若是没有子女的经济支持,大部分老人只能基本维持温饱,因此,加强经济支持可以为老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供养条件。

其次,解决乡村空心化是缓解乡村老龄化与养老严峻态势的有效举措,政府可以引导组织镇乡级财政和农村集体经济留住村中人、建设新农村,以此解决老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由于粤西地区经济发展常年滞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针对本地经济能力不强、人口大量流出等发展问题,需要因地制宜制订乡村振兴计划、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以此来留住亲属对农村养老的经济与精神支持、加大政府对农村养老的经济支持。

最后,政府需围绕农村养老为重要指标建立有效的工作监督考核制度,在制度层面真正重视农村养老问题。老人生活保障问题、养老资金使用问题、村内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等问题都需要落于实处,避免在养老制度任一环节的腐败,有效提高基层政府的养老工作水平。

(二)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推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发展

解决农村老人医疗难题的根本在于现实与制度的双重改进,新时期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要根据当前农村老人的现实困境进行探索。

首先,最为重要的是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水平和基础设备,建立覆盖面广、保障有力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逐渐实现医疗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化,包括村镇医疗资源的连接、公共医疗服务均等化等问题在制度上有效落实,使农村留守老人在地就近能保障就医、保障报销,更加贴近新农合制度的推行,建立更加符合农村现状的医疗保障新模式。

其次,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目录和诊疗范围目录,提高大病报销比例,同时扩大定点医疗机构的数量,取消或缓解城镇各级医疗机构报销的递减现象。药物报销问题是留守老人生活艰难的重要原因,来源于未定点医疗机构药物无法列入新农保的报销范围,为缓解老人生活困境,结合乡村实际状况来进一步完善药物报销问题,完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城乡大病保障制度。

最后,盘活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站,完善农村养老医疗机构的软硬件建设。设立正规专门的村医团队或机构,同步提升人员的专业素质,定期组织入乡义诊排查老人大病风险,给予及时就医的正确意见;定期组织健康普及讲座,增强老人的健康意识。

(三)引入地方社会工作,建设农村养老和谐互助社区

针对农村留守老人面临孤立的精神危机,可尝试引入地方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完善农村养老供给,形成自下而上的社区服务体系。

首先,由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介入粤西农村养老,能够有效结合在地性村庄文化盘活本地资源,获得较高的村民认同感,构建农村社区互助网络,帮助留守老人连接外界社会,创造复合多元的乡村老年活动社区及社区活动。例如:宗祠祭庙、年例节气习俗与村庄历史馆等,既能丰富老人精神生活,也能使老人增强自我赋能,同时促进乡村文化基础设施与文化事业的建设。

其次,有利于健全地方的养老服务工作,使当地养老服务工作更加标准化、本土化、专业化,以此满足不同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当地的社会工作根据当地的养老服务需求形成一套与之相符合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为老年人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与服务级别。

最后,社会工作介入地方性养老,有助于提供非正式支持,引导和转变留守老人的养老观念,增强自我养老的决心。在人口流动的背景下,“家庭养老”在农村难以保持稳定地位,通过社会工作建立的非正式关系,引导老人将“养儿防老”“老有所依”的观念逐渐转变到“自我养老”的决心,构建社区型养老模式。

四、结语

通过对粤西香山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调查,深入了解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背景下的农村养老现状,根据其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与疾病照料方面总结归纳出粤西农村养老的现状特征,并结合村庄的社会变迁与人们代际观念的变化,对粤西农村养老问题追根溯源。在城乡二元制度改革的推动下,随着城市化的浪潮冲击传统乡村,乡村空心化是城市化扩张的必然结果。但同时也要发现,在宏观的制度影响下,未能通过城市化进一步解决乡村问题的关键还有粤西乡村老人保守的观念问题与土地制度保障的缺失。针对目前粤西农村严峻的养老问题,课题组提出因地制宜,因时发展的养老提升策略。加强政府对于农村养老的民生财政支出,提升地方医疗水平,持续完善医保制度,同时引入乡村地方的社会工作,建设农村养老互助社区,增强农村老人生活的精神保障。

参考文献:

[1]梁嘉玲.基于老年人需求导向下的乡村养老设施自提升路径探究——以粤西地区A村为例[C]//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乡村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32.

[2]陈磊,高法成.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机构发展探究——以粤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8):173-175.

[3]国家医疗保障局.八类药品不再纳入基本医保目录[J].农村百事通,2020(20):25.

[4]汪红梅.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的路径研究[J].乡村科技,2021(24):21-22.

来源:《新思路》2022年第008卷第30期



■ 本文责编: admin
寄给好友: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凡本网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本人和中国战略与管理网,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战略与管理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中国战略与管理网不拥有该文版权。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即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