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825 次 更新时间: 2023-01-11 14:30:15
当前位置:首页 > 战略思维研究 > 阅读文章
秦朝英:关于实施我国能源战略转型的决策建议
·秦朝英
标签: 能源战略转型

2015年12月

近年来,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依据习总书记“必须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借势而为,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的指示,对我国能源战略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对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保持了跟踪考察。我们认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日益严重,面临的形势也异常严峻,实施能源战略转型已成为我国发展和安全必须解决的战略课题,也是顺应能源大势之道!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并建议如下:

一、我国能源战略转型的需求十分突出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我国面临着各种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其中,能源问题面临的矛盾和挑战尤其严峻,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1、能源消耗剧增,资源严重短缺。据我国2014年对外公布的能源白皮书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原油探明储量仅为16亿吨,年开采量约为2.1亿吨,石油可开采年限仅有8年。我国年消耗原油到2020年约为6亿吨、2030年约为8亿吨。目前,我国的人均能源消耗仍处于世界较低水平,年人均消耗原油为0.38吨,仅为美国的14.44%、欧盟的24.43%。而随着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源消耗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原油人均消耗1.4吨/年),年消耗总量将超过18亿吨。可这个需求量却是2014年全球原油产量的50%和交易量的80%,几乎是一个无法达到的需求。可见,在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石油供给短缺已成为难以解决但又必须解决的突出矛盾。若解决不了这个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就将成为奢望。

2、对外依赖日重,命脉受制于人。2014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60%,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75%,大大超过国际警戒线,而约87%的进口石油又依赖于海上运输。在能源依赖进口和海运日重的严峻形势下,西方列强和富国集团就牢牢掌握着遏制阻滞我经济发展的强力砝码,他们可根据自身的利益需求和国际形势的演变,随时玩弄严控石油产量、操控石油价格、封控战略通道等手段,使我面临愈来愈严重的战略安全风险。倘若我破解不了这个命脉受制于人的能源战略困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将得不到根本保证。

3、环境污染加剧,生态承载超荷。随着人类对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消耗量的与日剧增,大量的碳排放和化学污染造成了人类生存所难以容忍的生态环境危机。地质结构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剧增;空气和水的严重污染,导致人类生存威胁日益加重。近期我国频发大面积雾霾天气,北京地区11月份PM2.5浓度环比骤升59.5%,又创历史新高,频繁的雾霾重度污染,日臻严重地侵害着人类的正常生活。日益恶劣的生态环境,使得我们始终无法摆脱一面要保持经济较快增长,一面又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治理污染,造成极大资源浪费(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投入环境保护的费用高达5万亿元),进而拖经济发展后腿的困局。可以说中国是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担负着历史上最空前的资源消耗和经济活动,面临着历史上最为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不可再生能源的枯竭趋势和生态承载力的严重超荷,已在倒逼着人类社会寻求和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

综上可见,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实施我国能源战略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我们只有实现从进口能源向自主能源、从不可再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革命性转变,确保我国在本土建立“自主、安全、稳定”的能源体系,才能从根本上破解能源供应受制和环境污染两大困局,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两个百年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

二、实现能源战略转型的条件已经具备

为了破解传统化石能源产生的困局,我国能源领域近年来展开了以风能、太阳能、核能以及生物质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研究开发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实践表明,风能、太阳能、核能只能转化为1-2种商品能源,仅可作为未来能源的重要补充。而生物质能源不仅涵盖了所有的化石能源品类,其液体燃料还是现代化工的重要原料,因此是唯一可承担全面替代化石能源使命的主力能源,完全可承载支撑能源战略转型。可喜的是,我国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开发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步且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使我国实施能源战略转型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

1、自主创新技术领先

目前,国内部分院所与企业合作,在热化学法制取燃油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丰硕成果,其中自主研发的“生物质气化合成燃油技术(K-BTL)”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领先的核心技术、成熟的工艺流程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了国外同行的研发和转化成本,从而在产业洗牌中以低成本并购了F-T生物合成油领域著名的美国Rcntech公司的研发平台,在弯道超越中迅速奠定了技术优势。一是产品质量优良。该技术在连续生产的汽、柴油和航空煤油中不含化石能源中常见的硫、磷、砷及重金属等有害元素,各项技术指标高于国家标准,质量指标高于欧V标准,碳排放量接近于零。二是能效转化率高。该技术在使用一定外加富氢气体的情况下,每3.5吨干枝丫(含水率<15%)可产出1吨清洁生物燃油,转化效率普遍高于现有业内水平。三是性价比较优越。目前,我国生物合成燃油生产成本为7000元/吨(含给农民的3000元补贴),在公平的市场条件下,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原料基地供应更加稳定多元,储运损耗和原料成本将会大幅降低,加之已有的技术储备和再创新元素注入,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提供了持久动力,将使其性价比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四是知识产权完整。该技术已获得了117项发明专利和49项PCT专利授权,并建立了完整的权益保护体系。且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指导下制定了首个生物合成油品标准,为大面积推广运用奠定了基础。

2、资源储备充裕富足

热化学法制取燃油的最佳原料以陆生植物为主,而在我国广袤的陆域内蕴藏着巨大的陆生植物开发利用潜力,完全可为生物质能源的产业化生产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一是可充分利用现有农林废弃物资源。我国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和谷壳约为9亿吨,林业及林业加工废弃物约为3.5亿吨,其中半数左右不能有价值利用,往往焚烧了之,不仅浪费了资源,还污染了空气。如果能有组织地收集利用1/3的农林废弃物,即可转化为1.5亿吨生物合成燃油商品,可替代化石原油3.75亿吨。二是可利用江河湖海的滩涂地建设种植能源产业带。我国的江河湖海滩涂地总面积约有11亿亩,其中,黄河水利委员会已对黄河沿岸作出整治规划,拟在其1亿亩荒漠地、沙漠地和滩涂地建设水土保持林、经济林及人工林,以改善黄河沿岸的生态环境。而这恰与生物质能源原料种植需求高度契合,若将此作为能源林(草)基地建设,每年可获得3亿吨干物质生物原料,可生产1亿吨生物燃油商品,替代2.5亿吨化石原油。若能开发全国11亿亩中1/3的江河湖海滩涂地作为能源原料基地,则可以产出3.75亿吨生物质燃油商品,替代9亿吨化石原油。三是可通过改造荒漠地发展能源种植经济。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2万平方公里,无农业利用潜力的盐碱地超过3亿亩。如果逐步改造利用上述土地的30%,即可开发生成12亿亩林草结合、生态多样化的地表植被,以平均1吨/亩的较低生产水平计算,亦可获得12亿吨干生物质产量,可转化成4亿吨生物质燃油商品,替代10亿吨化石原油。综上可见,仅此三个方面的原料生产潜力,即可转化成超过9.5亿吨生物质燃油商品,替代23亿吨化石原油,完全可为我国能源战略转型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既能满足我国建成小康社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能源消耗水平的需求,又能大面积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质量,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3、产业运行基础扎实

可喜可慰的是,我国相关企业已成为全球生物质能源领域的领军企业,系统技术优势明显。在国内首条1万吨/年生物合成燃油生产示范线累计运行1.5万小时、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检验验证的基础上,60万吨/年大型商业化生产线工程转化工作业已完成,为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提供了模板。与此同时,联动第一、二、三产业的生物质能源发展模式业已开启,初步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协调,为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全面社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我国现有传统能源主力军,完全可凭借其成熟的生产、储运、销售网络,成为推动能源战略转型的重要力量。更为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将会在能源战略转型的进程中激发出能量倍增的效应。

综而言之,实现我国能源战略转型,具有技术优势、资源优势、体制优势的强劲支撑,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完全具备,总体上已经呈现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良好态势。

三、完成能源战略转型的拓展意义深远

基于我国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面临的严峻能源形势,完成由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战略转型,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既能从根本上破解能源供给短缺困局,使我国经济发展命脉不再受制于人;又能从源头上破解环境污染困局,使我国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并有望提前兑现我国对世界郑重作出的减排承诺。而基于我国第二个百年战略目标的要求,完成能源战略转型还具有更加深远的拓展意义。

1、全面拉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造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支柱,能源战略的转型,必然对经济发展和增长方式及其质量效益的提升产生综合性的拉动效应。其中最突出的:一是拉动产业结构调整变革。生物质能源的本质是自主、可再生和清洁低碳,用生物质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的转型,是从掠夺经济到共生经济质变的深刻革命。因此,围绕生物质能源上游和下游产业体系的建立,必然引发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变革,并催生孵化出新兴产业群体,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整体推进,从而为民族自主产业的强盛注入无穷活力。二是拉动实体经济蓬勃发展。当前,我面临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实体经济的增长停滞不前。但随着能源战略转型的实施,必然导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实体经济成为市场的主角,强劲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生物质能源的上、下游产业体系将催生更多新型实体经济群体,不断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激发新活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三是拉动质量效益整体提升。以年产60万吨生物合成油为基数计算单元,总投资约为90亿元,全产业链新增产值约为200亿元。年产3亿吨投资总额约为4.5万亿元,全产业链新增产值约为10万亿元。加之自主能源替代了进口能源,外汇支出大幅减少,清洁低碳能源减少了治污支出,实现了国民经济质量效益的整体跃升。无疑,这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还为大量的社会资本引入实体经济提供了重大机遇,也有利于对冲美国加息引起的资本外流预期。

2、切实加快农村脱贫致富步伐,促进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稳定

毫无疑问的是,生物质能源产业可为全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仅以生物质能源上游种植和生产两个产业为例,每生产10万吨生物合成油即需吸纳1万人劳动就业,3亿吨产能即可创造3000万个就业岗位。据此初步估算,整个生物质能源产业可带动超过1亿人就业。特别是生物质能源产业根植于“三农”和落户中小城镇,直接为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又吸引城市富余农业劳动力向中小城镇转移,实现就地、就近上岗就业。由此也培育出了以产业为基础的小城镇建设条件,加快了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这对于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加快建成小康社会速度,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3、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发展进程,促进人类共生、公平、和谐发展

完成能源战略转型,既是我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过程,也是我拉动国民经济质量效益整体跃升进而实现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过程。由此,既为全体中国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展现出实实在在的希望;又为全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树立绿色发展、和平发展的典范,并给“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注入更加丰富的内涵、插上更加坚硬的翅膀。据此完全可以想象,不远的将来,中华民族将会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前沿,为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发展进步,促进全人类共生发展、公平发展、和谐发展作出杰出贡献。

综上自明,完成能源战略转型,既是建设小康提速、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根本大计;又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致富国民、造福全球的大好事!

四、实施能源战略转型必须顶层统筹

据业内专家初步估量,全部完成由生物质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的战略转型所需耗时约为5-7年。这个时段恰是我建设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同时也将是全球范围内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产业化竞争进入白热化的时期。芬兰已经抢先一步,把利用我国的“生物质气化合成燃油技术”推进生物质能源产业化作为其基本国策。形势逼人、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宜当机立断,尽快作出能源战略转型的果断决策,并付诸组织实施。要像当年搞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粮食安全工程一样,打赢一场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歼灭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作出专门决定。建议党中央尽快作出我国能源战略转型的专门决定,搞好顶层统筹谋划,使之成为大国策,凝聚全党统一意志,全国通盘整体运作。

2、制定规划政策。建议国家专门制定生物质能源的产业化发展规划,并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方案,使转型能够依法有序健康发展。

3、统筹基地布局。建议尽快统筹实施以黄河流域为主干、其它地区为辅助的生物质种植基地布局建设,使之快速形成规模化效应。

4、军队率先试行。建议率先在军队实施生物质能源产品试用、定标和原料种植基地建设模式示范,使之尽快在全国推广,尽量缩短转型周期。



■ 本文责编: admin
□ 文章来源:中战会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ssm.org.cn)。
寄给好友: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凡本网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本人和中国战略与管理网,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战略与管理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中国战略与管理网不拥有该文版权。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即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