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83 次 更新时间: 2018-08-22 11:13:36
当前位置:首页 > 战略思维研究 > 阅读文章
吴光祥:毛泽东布下决定中国命运的“三颗战略棋子”
·吴光祥
标签: 毛泽东 战略棋子

1947年春,为了加速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毛泽东在陕北转战途中提出,要以一支主力部队长途跃进大别山区,打破敌人对黄河以北各解放区的进攻和封锁;然后以陈(赓)谢(富治)兵团渡过黄河,挺进豫西伏牛山,在豫陕鄂边地区实施战略展开;最后再派粟裕兵团渡过长江,开辟浙、闽、赣根据地,拉开解放全国的序幕。这就是被历史学家称作“三颗战略棋子”的布局。随后,在毛泽东的精心策划下,前两颗“战略棋子”很快尘埃落定,但第三颗战略棋子却因战场形势变化和粟裕的“斗胆直陈”而一波三折……

粟裕石破天惊的“子养电”

1947年7月21日,小河会议肯定并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三颗战略棋子”部署的决议。随即,“第一颗战略棋子”的重任就落在了已渡过黄河的刘邓大军身上。从8月7日起,刘邓大军四个纵队12万余人按照第一颗战略棋子部署,分兵三路向南疾进,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于8月末进入大别山区,完成了既定的第一颗战略棋子布局。这颗战略棋子的落下,不仅出乎敌人的意料,而且还彻底打乱了敌人的部署。大别山历来为中原必争之地,刘邓大军长途挺进大别山虽是一步险棋,但这步险棋蕴含的战略要义在于“兵贵神速”和“攻其不备”。就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前,蒋介石还在对部下说:假设刘邓的人马一定要通过黄泛区,他们就不得不损失所有的车辆、大炮、弹药和重武器装备,这样就等于猛虎拔掉了利齿,蚊龙自损了爪牙,我想他们是不会这样做的,因为这样一来军队就没有战斗力可言了,怎么对付国军的“围剿”呢?我也不相信共军能够创造奇迹,除非他们长出翅膀来飞过黄泛区。

与此同时,毛泽东又举起了第二颗战略棋子。8月22日,陈谢兵团在西北野战军的策应下,在晋南、豫北交界处南渡黄河,挺进豫西,随即截断了横贯中原的陇海路。接着,陈谢兵团沿伏牛山两侧迅速挥师南下。这时,刚刚转战到陕北佳县梁家岔村的毛泽东,听到前方传来陈谢兵团强渡黄河天堑成功的消息,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立即让直属部队架设起电台,迅速拿起话筒大声告诉对方:我是毛泽东。你们完成了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辛苦了!这是毛泽东自撤出延安转战陕北以来,第一次在电台联络上没有使用“三支队”、“九支队”、“亚洲部”等党中央代号公开通话。随着第二颗战略棋子的落下,毛泽东认为,粟裕兵团完成南渡长江的第三颗战略棋子布局也将指日可待了。

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杨家沟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结束后,毛泽东留下彭德怀商讨人民解放军进攻作战事宜。

毛泽东对彭德怀说:人心动向变了,蒋介石很孤立,群众站在我们这方面,我们逐渐得到人心。目前,军事方面,蒋介石已经转入防御,我们转入进攻。以前讲反攻,不完全妥当,以后都讲进攻。在经济方面,蒋介石困难严重,我们也困难,特别是山东、陕北,但我们可以解决,根本出路是土改,而蒋介石没有出路,况且我军主力又打出去了。接着,毛泽东说道:“老彭呀!什么时候可以收复延安呀?”彭德怀自信地回答说:“只要你老毛一声令下,我保证三个月之内让延安重新回到共产党手中。”毛泽东故意摇摇头说:“敌人在陕北还有十来个旅,还有个虎将刘戡嘛,你老彭可不要轻敌哦。”彭德怀笃定地说道:“老毛你不要激我,那个么子独眼龙刘戡,我盯上他不是几天的事了,原先我是有决心可没有实力,现在时机到了,还能叫他逃回去?”毛泽东满意地点点头说:“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嘛!不过老彭呀,打仗还是要一步步来,延安放在胡宗南那里是一个包袱,先让国民党背着,要争取多吃掉几个旅,那时候你不用打,延安就自动回到人民的怀抱了。”紧接着,毛泽东将话锋一转说,他心里十分着急。由于国内战场形势的迅速变化,粟裕兵团还没有渡江南下开辟浙闽赣根据地,完成第三颗战略棋子的布局任务。

1948年1月7日,为了尽快落下第三颗战略棋子,毛泽东特意发电报把远在千里之外的华野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叫来,专门布置派遣粟裕兵团渡过长江开辟南方根据地之事。毛泽东说:“1947年7月以后,我军的作战性质已不再属于‘自卫防御’,而是一种‘革命的进攻’,是把战争的主要战场推向蒋管区,以求解放全中国的作战行动。蒋介石已处于防御地位。黄鹤一去不复返,他想要回到战争初期那种形势是不可能的了,今后是我们如何转入江南、四川、两广的问题。”毛泽东还对陈毅说:“粟裕南进行动计划必须要在春秋季之前执行。”陈毅对此表示同意。

陈毅在离开陕北之前,即兴作诗一首:“小住杨沟一月长,平衡‘左’右费思量。弯弓盘马故不发,只缘擒贼先擒王。北国摧枯势若狂,中原逐鹿更当行。五年胜利今可卜,稳渡长江遣粟郎。”同时,毛泽东还亲手写了组建东南野战军和中共东南分局的人事任命给陈毅:陈毅担任东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邓子恢任副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一、第四、第六纵队组成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粟裕任司令员兼政委,叶飞任副司令员。并准备于1948年二三月间,由华东野战军第三、第八、第十纵队组成东南野战军第三兵团和中共东南分局,由粟裕任书记,叶飞、金明任副书记。

1月22日,还没有等陈毅返回山东传达这一重要指示,粟裕即向中央军委发去了一封长达1400余字的电报。按照中国古代以地支代月、韵目代日的纪事方法,1月为“子”,22日为“养”,因此,粟裕的这封电报又被称作“子养电”。他在电文中阐述了根据目前形势,应首先依托解放区并集中兵力与国民党在中原地区进行决战,然后再渡江南下的战略设想。其实,粟裕的这一战略设想与毛泽东第三颗战略棋子布局是一致的,只是在决战中原和渡江南下的时机上有所区别。

这封电报粟裕酝酿已久,起草后又放进抽屉一个多月,直到中央决定派遣他率领兵团渡江南下的正式命令到了华野司令部,他才将它发出,以供党中央参考。而且,粟裕还特别在电报的末尾写上:“管见所及,斗胆直陈。是否有当,尚盼裁示。”

毛泽东对粟裕的来电十分重视,看完后立即批复给了其他几位中央书记审阅,并注明阅后“再送毛”。不久,中央书记处开会讨论了粟裕来电关于先依托解放区并集中兵力与国民党在中原地区进行决战,然后等部队准备好了再渡江南下的战略设想。这次会议最终没有采纳粟裕建议,并强调执行中央渡江南下决策不变。

党中央集思广益讨论中原决战构想

1948年1月27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亲自起草电报回复粟裕,他在电文中写道:“关于由你统率叶(飞)、王(必成)、陶(勇)三纵渡江南进,执行宽大机动任务问题,我们与陈毅同志研究,有三个方案:(甲)就现态势再休整半月,你率叶王陶三纵乘敌不备,从宜昌上下游渡江……(乙)二、三、四三个月照原计划进入伏牛秦岭以南、长江以北、平汉以西地区。除作战外,你率叶王陶纵在该地区争取休整一个月,然后渡江……(丙)二、三、四三个月至伏牛、长江之间作战,五月全军北返,你率叶王陶就地休整两三个月,秋季渡江。”毛泽东还在分析三个方案的各自利弊后指示:“你率三纵渡江以后,势将迫使敌人改变部署,可能吸引二十至三十个旅回防江南。你们以七八万之兵力去江南,先在湖南、江西两省周旋半年至一年之久,沿途兜圈子,应使休息时间多于行军作战时间,以跃进方式分几个阶段达到闽浙赣,使敌人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防不胜防,疲于奔命。”并正式电告粟裕:中央渡江南进决议不变,请他“熟筹见复”。

不料,仅仅过了4天,即1月31日,粟裕的又一封电报发到了中央。毛泽东看完电报后,一边踱步,一边抽烟。不一会儿,让警卫员把即将动身返回山东的陈毅找来谈粟裕的来电。随后,中央书记处与有关负责人再次讨论了粟裕的来电。这次会议仍然没有采纳粟裕的建议,而且中央还立即回电告知粟裕,中央派遣南进渡江兵团作战的决心不变,并且说渡江时间有可能提前。

不久,陈毅从陕北返回华野,立即与粟裕进行了一次长谈。当陈毅听完粟裕对先依托解放区并集中兵力与国民党在中原地区进行战略决战,然后再渡江南下的阐述后,认为粟裕坚持的先进行“中原决战”的战略判断是正确的。原本想要说服粟裕的陈毅,反倒被粟裕说服了。

1948年4月16日,粟裕在征得陈毅同意后又致电邓小平、刘伯承,征求他们对先集中兵力与国民党在中原地区进行战略决战,然后再渡江南下的意见。同时,粟裕还同华野部分高级指挥员交换了意见,大家对粟裕的先集中兵力与国民党在中原地区进行战略决战,然后再渡江南下的设想给予了认同。

4月18日,粟裕再次以个人名义致电中央军委和华东局。他在这份长达2800余字、分为8个部分的电报中,首先充分肯定了自1947年七八两月我军先后转入外线以来取得的极大胜利,接着,又详细地分析了华野三个纵队执行渡江南下方案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当前中原战局发生的有利变化。他在电文中写道:河流交错、稻田密布的苏浙皖赣地区,对于装备较重的第一、四、六纵队的机动作战很不利;大兵团远离后方作战不仅在群众和地方工作上得不到较好的配合,而且在补给和伤病员救援上也有许多困难。即使率领三个纵队渡江南进后,可以调动一部分国民党军队回防江南,但估计调动不了敌人在中原战场的主力第五军、第十八军和桂系主力第七军、整编第四十八师。中原战局仍然会在比较长的时间内,继续呈现僵持局面而难以实现预定的战略意图。而解放军3个纵队进入江南后,在没有根据地作依托的条件下作战,减员必大而又无法得到补充。如果将3个纵队留在中原地区作战,以同样的代价可以歼敌三至五个整编师,这对打开中原战局更为有利。为此,粟裕建议:华野三个纵队暂不渡江南下,以刘邓、陈谢及华野主力,依托后方(陇海路北)作战,以求得在雨季与夏收前在中原地区打几个大歼灭仗。然后再组成“三线武装(野战军主力、游击兵团及远征游击队)依战局之进展向前推移,如能密切配合,则可能使战局得到较快与较大之发展。”粟裕还在电文的最后写到:“以上是个人不成熟的意见,加以对政局方面情况了解太少,斗胆直陈,是否正确尚待指示。我们对南渡准备仍在积极进行,决不松懈。”

粟裕将电报发出之后,就一边做渡江作战准备工作,一边焦急地等待中央的复电。而中央收到粟裕发来的第三份电报后,立刻呈送给了几位中央书记传阅。同一天,刘伯承、邓小平也致电中央军委表示:在粟裕兵团自身准备尚不充分和渡江有较大困难的情况下,“如果粟部迟出,加入中原作战,争取在半后方作战情况下多歼灭些敌人,而后再出,亦属稳妥,亦可打开中原战局”。毛泽东看完粟裕和刘邓的电报后,在自己的屋子里整整思考了一夜。这天上午,周恩来从西柏坡来到城南庄,刚好看到警卫员从毛泽东的屋子里端着一只碗出来,走近仔细一看,碗里竟是满满的烟头。当毛泽东一见到周恩来时便急切地问道:“恩来你对粟裕的来电怎么看?”周恩来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前线的伯承、小平同志也发来了电报,还有先念同志路过濮阳时,也与粟裕同志深入交谈过,先念同志也将自己的意见向中央军委写出了书面建议。”毛泽东听后没有说话,只是一个劲地抽烟。接着,周恩来又诚恳地说道:“他们身处前线,长期与敌人作战,最有发言权。中央应该多听听他们的意见。”说完,周恩来又把粟裕的三次来电和其他同志的电文一起呈送给了毛泽东。随即,毛泽东吩咐秘书说:“发急电给陈毅和粟裕,让他们马上来城南庄开会,越快越好!”

第二天傍晚,陈毅接到电报后,立即来到粟裕的屋子,急切地对粟裕说:“中央来电了!要我们立即赶往华北参加中央工作会议。主席还要当面听取你对中原决战形势分析的汇报呢!”

这天中午,毛泽东起床后心情很好,便叫来理发员为他理发。忽然,理发员在毛泽东的头上发现了一根白发,便不由自主地说道:“主席,您有白发了。”毛泽东若无其事地说:“哦,是吗?说明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但是用一根白发换来打败蒋介石,那还是值得的嘛。”这时理发员又轻声地说:“主席,让我替您拔掉好吗?”毛泽东点点头。

正在这时,秘书赶来向毛泽东报告说:“陈毅、粟裕同志昨晚已经到了西柏坡,他们马上就要来见你了。”毛泽东一听,忘了自己正在理发,立即起身往屋外走,理发员连忙拉住他,又把他按在座位上继续理发。刚刚理完发,门外已传来了汽车的马达声。毛泽东快步走到门口,刚好与进门来的周恩来一行迎面相遇。毛泽东在同周恩来、朱德、陈毅一一握手后,来到了粟裕面前。他仔细打量着这个三次来电建议党中央推迟渡江南进的湖南小老乡。

在毛泽东的记忆中,他亲自指挥粟裕打仗还是在1931年第二次、第三次反“围剿”时。当时,24岁的粟裕担任红四军参谋长,毛泽东对这个爱动脑筋的红军指挥员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时,粟裕正迎着主席的目光,立正敬礼,并操着湖南口音大声报告说:“华野粟裕奉命前来报到!”毛泽东紧紧握住粟裕的手说:“我们应该有17年没有见面了吧?粟裕同志。17年可不是一段短时间啊。”这时,粟裕有点惋惜地回答说:“跟党中央重新取得联系以后,我一直希望有机会到延安当面聆听您的教诲,可惜未能如愿。”紧接着,毛泽东说道:“好哇!今天算是天从人愿了,但是我要先听听你的看法。你在电报中不是说‘斗胆直陈’吗?我要说明两点:第一,斗胆直陈的人都不会认为自己离真理很远。第二,我们共产党人需要这种刚直不阿为真理献身的精神。”毛泽东的一番话,一下子拉近了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毛泽东择善而从落下第三颗战略棋子

1948年4月30日至5月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河北阜平县城南庄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出席会议。这也是自从延安撤退之后,中共中央五大书记第一次全体参加的正式中央会议。会议的一项主要议题,就是讨论粟裕的先集中兵力与国民党在中原地区进行战略决战,然后再渡江南下的建议。当会议进行到该议题时,主持会议的周恩来示意粟裕发言。刚开始时,粟裕发言显得有点紧张,在阐述先依托解放区并集中兵力与国民党在中原地区进行战略决战时,语言不够流畅。这时,朱德就用四川口音插话说:“粟裕啊,你小子哈子时候变成结巴喽?”朱德的话让大家都笑了起来,粟裕的情绪也因此放松了许多。

接着,粟裕顺畅地阐述了为什么要推迟渡江南下计划先决战中原的理由,并预测在中原地区可能将爆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国共战略大决战。此言一出,会场顿时鸦雀无声,大家都为这个结论所震撼。紧接着,粟裕说道:“种种迹象表明,这场迫在眉睫的决战态势已经形成,它迫使我们做出正确应对,因为这场战略大决战将会决定中国的命运。目前,我军在山东、中原地区有50万军队,已经具备与敌人决战的力量了。但是敌人数量仍然优于我军,达到80万之多,并不排除敌人还有继续增兵的可能。在此前提下,如果此时抽调华野主力10万人组成南进兵团渡江南下,将大大分散我军兵力,改变国共两军在中原地区的兵力对比,造成战局上的被动,对未来我军集中兵力作战十分不利。”

在粟裕讲话时,中央领导人个个神情严肃,边听边做记录,并不失时机地围绕怎样确定战略态势已经形成、决战是否必然在中原(淮海)地区爆发、我军有无必胜的把握、能够消灭多少敌人、刘邓大军目前的困难处境如何打破等问题,向粟裕进行了提问。粟裕从容应对,一一回答。但是会议的关键人物毛泽东却一直没有说话,只是全神贯注地倾听粟裕的阐述。他不时地一边用笔在纸上记着什么,一边不停地吸着烟。忽然,他站起身来说:“粟裕同志,你如何向我们证明,你的判断不会只是一种假设?”粟裕胸有成竹地回答说:“如果党中央能够给我们一段时间,具体说就是半年到8个月,我们将很快证明这场决战已经到来。”毛泽东若有所思地说:“6到8个月,可是以刘邓目前的情况,他们可等不起啊。”

粟裕回答说:“是!如果南进兵团渡江,我认为蒋介石并不会调动白崇禧主力南下,他只会集中南方的军队进行‘围剿’。这样,刘邓的处境反而会更糟。相反,如果我们集中兵力在中原作战,就会大大牵制白崇禧兵团,减轻刘邓的压力。”听到这里,毛泽东一边点头一边又点上一支烟,并站起身来走到地图跟前。他两眼凝视着眼前这副五彩斑斓的军用地图。忽然,他转过身来说道:“粟裕同志,如果你不敢渡江南下,挑不起这副担子,党中央可以考虑另外换人去!”此话一出,四座皆惊,会议室的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沉默了一会儿后,粟裕站了起来,斩钉截铁地回答说:“只要党中央决定派我去,我个人坚决服从,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毛泽东又点点头,随即坐了下来。这时,周恩来宣布暂时休会,等待书记处的最后决定。

当晚,中央书记处继续开会,讨论是否先集中兵力与国民党在中原地区进行战略决战,然后再渡江南下的议题。会上,多数同志赞成粟裕暂不渡江南下,先集中兵力与国民党在中原地区进行战略决战的建议。此时,毛泽东只是吸烟并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后,他才站起身来说:“让我再想一想,你们也再考虑考虑,这样明天大家都会有个明确意见。”

这一夜,毛泽东房间的灯光彻夜未熄。同时,秘书也接到了命令,没有重大情况不许打扰主席工作。第二天一早,当毛泽东走出房间时,显得十分平静。在会上,大家经过认真分析研讨后,一致同意粟裕的先集中兵力与国民党在中原地区进行战略决战,然后再渡江南下的建议。最后,毛泽东表态说:“少数服从多数,这是党的最高原则,我这个中央主席也不能例外嘛。”

5月5日,毛泽东在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电报中写道:“将战争引向长江以南,使江淮河汉之敌容易被我军逐一解决,正如去年秋季以后将战争引向江淮河汉,使山东、苏北、豫北、晋南、陕北地区之敌容易被我军解决一样,这是正确的坚定不移的方针。惟目前渡江尚有困难。目前粟裕兵团(一、四、六纵)的任务,尚不是立即渡江,而是开辟渡江道路,即在少则四个月多则八个月内,该兵团加上其他三个纵队在徐汴线南北地区,以歼灭第五军等部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为目标,完成准备渡江之任务。”这封电报标志着毛泽东的“三颗战略棋子”已经全部布下。

城南庄会议一结束,陈毅、粟裕立即联名给华野其他领导发了一份紧急电报,电文中写到:“任务有变,暂不渡江。”粟裕在离开城南庄之前,毛泽东又单独约他长谈了一次。两人一见面,毛泽东便开门见山地说:“粟裕同志,陈毅同志不回华野去了,今后华野由你来搞。”粟裕十分惊讶地说道:“主席,陈毅同志不能离开华野,华野也离不开陈毅同志。”粟裕说完,毛泽东将大手一挥说道:“中央已经决定了,陈毅和邓子恢到中原局工作,那里更需要他们。”听到此话,粟裕建议说:“是不是请陈毅同志继续兼任华野的司令员兼政委?”毛泽东想了想后说道:“那好吧,陈毅同志仍任华野的司令员兼政委,但中原工作很需要他,他必须马上就去。陈毅在华野的职务,就由你来代理吧。”

粟裕从城南庄回来后,立即按照第三颗战略棋子的部署,开始做战略决战的准备。仅仅半年之后,一场震惊中外的淮海大决战爆发。1948年11月16日,中央军委指出:淮海战役为南线空前大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淮海战役以我军取得决定性胜利而告终。1949年4月20日,由粟裕、谭震林、刘伯承分别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渡江南下,最终胜利完成了第三颗战略棋子的目标任务。

来源:《世纪风采》



■ 本文责编: admin
寄给好友: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凡本网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本人和中国战略与管理网,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战略与管理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中国战略与管理网不拥有该文版权。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即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