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16 次 更新时间: 2018-03-02 10:48:13
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与研讨 > 阅读文章
杨振玉:论毛泽东创建中国特色空军的理论和实践
·杨振玉
标签: 毛泽东军事思想 空军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实践中,为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深谋远虑,精心运筹,作出了一系列英明决策,制定了空军建设的方针、原则,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民空军的孕育、创建和成长壮大起了决定性作用。组建刚刚一年的人民空军,就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与强大的美国空军交手并取得伟大胜利;在长期的国土防空作战中,不仅战绩辉煌,保卫了祖国领空的安全,而且开创了世界防空史上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先例。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空军在改革中不断前进。今天,人民空军已发展成为一支具有相当规模、一定现代化程度、多兵种合成的坚强空中力量,充分证明了毛泽东、邓小平创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人民空军理论的正确和实践的成功。认真学习和实践这些理论是建设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人民空军的根本保证。

一、毛泽东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国防需要出发,作出了“一定要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的战略决策

根据敌我双方斗争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适时地调整、确立军事发展战略,制定我军建设的方针、原则,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一个显著特色。人民空军的建立和发展,是这一特色的生动体现。

1.高度重视空军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明建立人民空军的极端重要性。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飞机广泛用于军事斗争,使战争由陆上、海上扩展到空中。战争由平面转向立体的大变革,引起了作战样式、军事思想的深刻变化,而作战样式的变化,必然引起军队组成的变化。由于空中力量具有机动速度快、打击距离远、杀伤面积大、破坏能力强和能有效地进行信息斗争等主要特性,在战斗、战役和战略上都显示了重要作用,对战争进程与结局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军事强国无不把建立一支空军作为军事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毛泽东对空军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极大的关注。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尽管我军在不拥有飞机,不具备以空中力量与敌人争夺制空权的条件下,创造了用“小米加步枪”打败敌人飞机加大炮的一整套战略战术,取得了辉煌胜利。但这些经验并不否定空军的作用。由于没有空军的配合,我军在作战中遇到许多困难,遭到严重损失。如果在英勇的陆军基础上再加上空军,那么敌人必将遭到更大的歼灭和更快的失败。正因为如此,毛泽东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指导我军实行积极的防空方针,击破来自敌人空中进攻的同时,根据空军建设的自身特点和规律,把培养航空人才作为建立人民空军的起点,抓住一切时机和可以利用的条件,千方百计地培养航空技术人才,为创建人民空军进行艰苦的准备,表现了一个战略家非凡的远见卓识。早在20年代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我们党就多次选调共产党员入国民党航校和赴苏联学习航空技术;抗日战争时期,又利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有利时机,选调一批红军干部到新疆航空队学习,并在延安成立第18集团军工程学校和航空组,专门培养航空机械工程人员;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充分利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外有利形势,决定在东北建立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并为航校选派领导干部。在短短的3年零9个月里,航校在训练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培养了100多名飞行人员、400多名航空技术干部和各类管理干部。

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我军的任务和历史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毛泽东审时度势,立即提出了建立人民空军的任务。1949年1月,在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即将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时候,党中央、毛泽东提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不久,毛泽东又指出:“我们打了几十年仗,建立了很强大的陆军。但是,我们没有海、空军,对付头上的敌机,就是凭不怕死、凭勇敢、凭勇于牺牲的精神,今天,我们有了建立海、空军的条件,应当着手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和一支强大的空军。尤其是空军,对于国防极其重要,应当赶快建立”[1]。“创造强大的人民空军,歼灭残敌,巩固国防”[2]。毛泽东的这些指示,突出强调了空军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阐明了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对于加速革命战争胜利进程,防止和打败帝国主义的侵略,巩固国防和保卫人民胜利成果的极端重要性,为空军创建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把握国际战略格局和国内形势的变化,集中力量实现快速创建人民空军的战略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实行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中国革命的胜利,突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美国不甘心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失败,企图扼杀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实现其称霸亚洲的狂妄野心。为此,美国在军事上建立了从日本、台湾、菲律宾到巴基斯坦的半月形军事包围圈,把颠覆中国作为它整个侵略计划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称霸,保卫世界和平,争取人类进步,成为新中国国际政治、军事斗争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我军面临着消灭残余的国民党军队,解放台湾和沿海岛屿的艰巨任务。在这种形势下,尽快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提高我军在现代条件下的自卫作战能力,已成为迫切任务。毛泽东以战略家的敏锐眼光洞察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根据建立空军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的客观实际和战争的需要,作出了快速创造人民空军的战略决策。1949年7月,毛泽东、中央军委明确提出,要加速空军的建立,为掩护渡海、夺取台湾作准备。并指出,现在必须以建立空军为首要任务,准备一年左右可用于作战。实践证明,这一战略决策是非常及时、完全正确的。

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自过问和解决空军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到1953年,毛泽东批阅空军请示报告达124件;在国家百事待举,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拨出专款为空军购买飞机、修建机场。正是由于毛泽东对国际战略格局和国内战争形势的科学分析和把握,根据客观需要与可能,精心运筹,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才使空军得以迅速建立起来,实现了用一年左右时间用于作战的目标,成为一支能与世界最强大的美国空军相抗衡的为世人所瞩目的空中力量,在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捍卫祖国领空安全和解放一江山岛等沿海岛屿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毛泽东立足我国国情、军情,确立了走中国式建设空军道路的正确方针

毛泽东根据国际国内军事斗争形势的需要,不仅明确了建设空军的目标和任务,而且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军情,对怎样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方针原则,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空军指明了方向。

1.确定了在陆军基础上建设空军的方针

在提出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的任务之后,怎样建设空军,或者说在什么基础上建设空军,是强调空军的特殊性另起炉灶,还是机械地搬用陆军的经验,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对此,毛泽东指出:“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支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支强大的空军和一支强大的海军。”[3]鲜明地提出了在陆军的基础上建设空军的方针。这是走中国式建设空军道路最具特色的体现,为人民空军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政治、组织和思想作风保证。人民空军是人民解放军的一部分,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不怕任何困难的艰苦奋斗精神和高度自觉、严格的组织纪律等等,所有这些体现人民军队性质的建军基本思想和原则,也就是人民空军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在这里,任何强调空军特殊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为贯彻这些建军的基本思想和原则,人民解放军陆军建立和健全了包括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度、政治委员制度、组织工作制度、政治教育制度,以及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治工作制度,实行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开展政治工作的丰富经验,这是我军的真正优势和克敌制胜的法宝。以陆军的这些制度、方法、经验为基础建设具有空军特点的政治工作,就能使人民空军的建设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使空军部队永远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

人民解放军陆军,具有经过战争锻炼和工作锻炼的组织机构,有大批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优秀领导干部和战斗英雄。以陆军建制部队为基础,不仅能使空军部队从组建开始就具备正常运转的领导机构,拥有一支能团结新参军的青年学生和曾在国民党空军工作过的技术人员一道前进的骨干队伍,而且从陆军来的大批指战员,带来了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带来了经过实战检验的战术思想和作战经验;这些都是形成人民空军的思想作风和空战战术的良好基础。总之,只要把陆军的机构和人员、传统和经验,结合空军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加以正确运用,就能很快把人民空军建设起来,并形成战斗力。

人民解放军空军就是在陆军上述政治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央军委决定以人民解放军第14兵团机构为基础建立空军领导机关,从陆军调来一批军、师、团建制单位组建第一批空军部队,选调了大批有作战和工作经验的干部担负空军各级领导工作,空军建设很快初具规模。刚刚组建一年的人民空军,就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大规模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在技术战术和装备数量等方面都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人民空军能给予美空军以沉重打击,关键就在于我空军指战员大都来自陆军,指挥员有指挥作战的经验和能力,飞行人员具有很高的政治觉悟、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和敢打敢拼的顽强作风,空地勤人员团结一致,密切协作,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战术技术和装备的不足。

2.指明了空军要走在战斗中成长壮大的道路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观点之一。空军初建,就面临着紧迫的战斗任务,除国土防空作战任务外,还有支援进军西藏,配合陆、海军解放一江山岛等沿海岛屿和配合陆军部队剿匪等作战任务,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抗美援朝作战提到重要日程。在这种情况下,是等建好了再参战,还是边建设边参战,通过实战锻炼部队?毛泽东以非凡的胆略,毅然作出组织志愿军空军迅速参加抗美援朝作战的决策,为人民空军选择了战斗力迅速成长的最佳途径。他反复强调实战锻炼对空军建设的重大意义,提出人民空军应边打边建、边打边练、并多次指出:“要争取时间锻炼部队”、“应设法使更多的部队参加实战锻炼”,“必须迅速组织新部队参战,越快越好”,“那怕求得打几次空战也是好的”,要“多多培养有一定战斗经验的飞行员,注意保存有战斗经验部队的战斗实力和保存战斗英雄”[4]。遵照毛泽东的指示,空军领导机关迅速组织部队轮番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先后有10个歼击师和2个轰炸师经受了实战锻炼,还组织大批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到志愿军空军指挥机关见学。事实说明,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对年轻的人民空军来说,即是严峻的考验也是在战斗中迅速成长的极好机遇。通过实战锻炼,空军部队实现了由不会空战到学会空战,由打几架飞机的小仗到打上百架飞机的大仗,由1个机种作战发展到多机种协同作战,由只能在昼间简单气象条件下作战到能在昼间较为复杂气象条件和夜间简单气象条件下作战的转变,取得了击落击伤敌机425架的辉煌战果,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式成功地解决了年轻的人民空军敢不敢打、能不能打的问题。

国土防空作战是人民空军主要而经常的任务。这种作战虽然规模较小,但牵动着国家防空体系的全局,作战的胜败关系到国家战略目标的安全和主权尊严,并且政治上的影响比军事上的影响更为深远。有鉴于此,毛泽东把和平时期的对空防御提到战略高度认识,作出了空、防合并,加强防空的决策,提出要“全力以赴,务歼入侵之敌。”[5]这一决策,克服了原来空军和防空军两个军种任务相近,而机构重叠,指挥不便的弊病,对于统一防空作战指挥,增强整体防空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人民空军在毛泽东提出的边作战、边建设的方针指引下,逐步完善了防空体系,同来自空中的敌人进行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斗争。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反侦察、反袭扰,在大陆纵深打击夜间低空窜扰的敌机,以及打敌高空侦察机和入侵美机的作战中。各级指挥机关和部队,坚持常备不懈,保持良好的战略状态,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只要发现敌机入侵即能做出快速反应。地空导弹部队以“海底捞针”的精神,机动设伏,不仅开创了世界防空史上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先例,而且连续击落了美国入侵我国领空的5架U-2高空侦察机。人民空军以令世人震惊的战果,弘扬了国威、军威,保卫了祖国领空的安全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此同时,人民空军也在战斗中不断成长壮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得到了全面发展,战斗力不断提高。

3.提出了积极稳妥地使用空军的作战方针和在实践中形成、发展人民空军作战理论的思想

人民空军是在陆军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的主要成员具有丰富的陆军作战经验,但空军所担负的任务、所处的战斗环境毕竟与陆军不同。应该采取什么作战方针,如何使用兵力等等,对于人民空军指战员来说都是全新课题。在抗美援朝作战中,毛泽东深刻分析了敌我空中力量的对比和空中作战的特点,提出了积极稳妥地使用空军的方针。志愿军空军参战前夕,空军领导同志根据毛泽东关于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一贯思想,提出不应过早地零星地使用兵力,而应积蓄力量,达到一定数量时,选择适当时机,集中力量,机动地给敌人以最大杀伤的兵力使用设想。毛泽东对此立即予以充分肯定,指出“采取稳当的办法为好”[6]。他还明确指示志愿军空军要避免与敌人进行拼消耗的空战,一鸣则已,不必惊人。在毛泽东的直接指导下,志愿军空军形成了“积蓄力量,选择时机,集中使用”的正确作战方针。

毛泽东历来强调,学习前人总结的军事理论,一定要“从自己的经验中考证这些结论,吸收那些用得着的东西,拒绝那些用不着的东西,增加那些自己所特有的东西”[7]。对于年轻的人民空军来说,学习别国空军的军事理论,特别是学习我陆军的作战理论和战术原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空军的任务之一就是与陆军密切协同,配合陆军共同取得作战的胜利。但是,这种学习,一定要立足于空军实际,与空军的作战特点结合起来,并通过实战的检验,形成自己的作战理论和战役战术原则。在抗美援朝作战中,志愿军空军创造的“一域多层四四制”空战战术原则,就是在毛泽东这一思想指导下,把我军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等原则成功地运用于空战的范例,它标志着人民空军空战战术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对人民空军战役战术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国土防空作战中,人民空军同敌机在各种气象、高空低空、快速慢速,以及有电子干扰等情况下进行斗争,在实战中又总结出了常备不懈,积极作战;统一指挥,分区负责;精兵对敌、快速反应和机动设伏等一套特定条件下防空作战的原则、方法。根据自己的作战经验,有选择地借鉴别国空军作战理论,逐步提出了把夺取制空权作为空军的首要任务;在诸军兵种协同作战中,坚持以合同作战的胜利为胜利,重点用于纵深作战;在防御作战中,坚持“整体抗击、积极反击、严密防护”;以及强调集中使用兵力和实施统一指挥等主要作战使用思想,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空军战役战术理论。

4.确立了独立自主地发展空军武器装备的原则

航空、防空武器装备是空军建设的物质基础,航空工业的状况,直接影响到空军武器装备的发展,是关系空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毛泽东对空军武器装备建设非常重视。建国之初,党中央、毛泽东就明确指出,我军的武器装备必须立足于国内研制和生产,独立自主地发展我国的航空工业,是必须坚持的原则,同时,也不排斥争取外国的帮助和支援。周恩来也指出,靠买人家的飞机不行,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立自己的航空工业。我国制造飞机是50年代从仿制起步的。先生产教练机,尔后生产歼击机、轰炸机。1954年我国仿制苏联教练机成功,毛泽东立即致电祝贺,指出“这在建立我国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8]历史证明,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决策,是非常英明正确的。60年代初,我们顶住了当时苏联的巨大压力,从1962年开始,陆续研制生产了各型教练机、强击机、歼击机、轰炸机和防空武器装备空军部队,从而结束了空军武器装备完全依赖外国的历史,掌握了发展人民空军的主动权。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性能比较先进的多种型别的飞机和防空武器陆续装备部队。尽管现在空军的武器装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我们毕竟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培养了一支可观的航空技术队伍,能够不断地研制新型装备和吸收消化外国先进技术,为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提供了可靠的物质技术基础。

三、邓小平在新时期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人民空军现代化建设在改革中不断前进

邓小平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我军的主要领导者和创始人之一,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作为我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总设计师,也是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我军建设的历史经验,通过对国际战略格局的科学分析和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正确估计,作出了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提出了“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9]的新时期军队建设总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系列方针原则,创造性地解决了新形势下军队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基本依据。邓小平对于空军的建设和改革十分关注,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新时期空军建设指明了方向。

1.根据现代战争规律,把重点建设空军作为新时期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当今世界,科技革命风起云涌。一大批新科技成果运用于军事领域特别是航空、航天领域,使现代战争的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是战场空间空前扩大,其分布从太空、高空、中低空、超低空、地(海)面直到地(海)下。现代空中力量往往由发动战争的一方首先使用,进行独立、大规模、长时间的战略空袭作战。因此,防空作战和争夺制空权的斗争更加重要、更加激烈。空中力量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的重大乃至决定性影响,标志着空军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近几年来,某些军事强国采取空袭手段频频得手。显然,未来敌方对我国很可能首先进行空中的突然袭击,成为我国安全和发展的重大威胁。针对现代战争的特点和我国的安全环境,邓小平特别强调新的历史时期要把加强空军建设作为重点。他深刻地指出:“将来打起仗来,没有空军是不行的,没有制空权是不行的。陆军需要空军掩护、支援,海军没有空军的掩护也不行,我们主要的是近海作战。没有制空权,敌人的飞机可以横行无阻,不管如何,今后作战,陆海空军,首先要有强大的空军,要取得制空权。否则,什么仗都打不下来。”[10]为了夺取制空权,他明确提出:“今后重点放在发展空军”,“投资的重点应放在航空工业和发展空军。”[11]邓小平关于重点建设空军、夺取制空权的思想,高屋建瓴,揭示了现代条件下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的规律,突出了空军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指明了空军建设的目标和衡量战斗力的标准,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新时期空军建设和根本指导方针。

2.注重质量建设,造就有中国特色的空中精兵。邓小平多次强调,精简军队是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军队要提高战斗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消肿”不行。并明确提出减少军队人员,把省下来的钱用于更新装备的方针。邓小平特别指出,军兵种也要“消肿”,要通过编制体制改革来解决“肿”的问题。他十分重视空军的质量建设。对于空军应建立什么样的体制问题,他指出,在考虑空军的体制时,要以是否有利于空军建设为原则,怎么有利怎么干。对武器装备的质量问题,他指出:武器装备的质量如何是影响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要坚持质量第一,特别是空军的东西。这些重要指示,揭示了和平时期军队建设的普遍规律,抓住了问题的要害,为空军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指引了方向。

3.坚持系统配套的原则,大力提高空军武器装备的整体作战效能。邓小平从我军实际和现代战争对我军的要求出发,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新时期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告诫我们:“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要解决现代化问题。”[12]现代化是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而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因此,他多次指出,要加速改进军队的装备,既要有近期要求,也要有长远目标。邓小平对改善空军的武器装备尤为重视,他说:“装备也有个轻重缓急。搞什么,在我脑子里,恐怕还是空军。”[13]邓小平不仅强调加强武器装备建设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了改善武器装备,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途径。他指出,要立足自己搞科学研究;科研要走在前面,我们能够自己设计出好的飞机,有一定数量的更高级的飞机,那形势就不一样了;要提出对飞机的战略要求,研究和生产要服从这个战略要求。同时指出,要承认自己的技术水平不够,应以引进外国的新技术作为新起点;发展武器装备,包括自己研制和引进,都要配套、搞全、顶用。这些重要指示,为空军改善和发展武器装备,逐步实现软硬件并重、高低档搭配、作战武器与保障装备配套、主战飞机与配套系统同步发展的目标,指明了正确道路。

4.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地位,注重提高官兵的军政素质。在现代化战争中,人仍然是最活跃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是克敌制胜的重要物质基础,提高军人素质是实现人和武器结合的智能要素和精神动力。邓小平针对我军人数虽然多但是军事和科学文化素质比较差的状况,反复强调要把军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从教育训练着手,全面提高官兵的军事、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掌握应付现代战争的知识,提高诸兵种协同作战的能力;要把更多的干部放到学校去训练。空军是一个技术密集、装备复杂的军种,搞好教育训练尤为重要。为此,他针对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造成飞行人员、指挥人员素质下降的情况。指示空军要增加训练时间,使飞行人员、指挥人员的素质与武器装备同步发展,成为一支空中精兵。

在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指引下,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十多年来,通过坚持不懈的建设和改革,空军部队的政治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教育训练、作风纪律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基本理顺了编制体制,院校建设走上正规,教育训练质量明显提高,新武器装备的研制和引进、消化进展顺利,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程度有所提高,并重点建设了一支能应付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的拳头力量,整体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显著增强。勿庸讳言,目前人民空军在武器装备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现代化建设的任务任重道远。但是可以确信,我们有被实践证明完全正确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指导,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有用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经验,有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只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一定能够把人民空军建设成为一支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精兵,赢得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注释

[1][2][4][6][8][11]转引自《当代中国空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第36页,第48页,第206页,第129页,第304页,第550页。

[3]《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692-693页。

[5]转引自《空军史》,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11月第1版,第179页。

[7]《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第100页。

[9][10][12][13]《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论述选编》,八一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第83页,第89页,第89-90页,第151页。

来源:《毛泽东百周年纪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10月



■ 本文责编: admin
寄给好友: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凡本网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本人和中国战略与管理网,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战略与管理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中国战略与管理网不拥有该文版权。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即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