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46 次 更新时间: 2018-02-06 10:43:32
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与研讨 > 阅读文章
李德才 陈飞: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价值
·李德才 陈飞
标签: 毛泽东军事思想

摘要: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和新中国军事斗争的辉煌成就,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价值。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战争形态不断演变的历史背景下,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灿烂光辉并没有丝毫暗淡,依然是我们创新发展军事理论的坚实基础,是研究和制胜现代战争的强大武器,是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科学指南。

关键词: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价值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在军事实践中发展军事理论,创造了科学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为形成和发展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和新中国军事斗争的辉煌成就,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价值。尽管当今时代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强劲推动下,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加速演变,军事实践呈现许多新特点,以往的军事理论受到诸多挑战。但可以肯定的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灿烂光辉并没有因为时代条件的变化而有所暗淡,依然是我们拨开当代战争迷雾、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强大思想武器。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为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奠定坚实基础

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仅是一个科学、先进的理论体系,更是一种先进深刻的军事文化形态,具有文化传播和文化绵延的特质,已深深融铸在中国军事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军事文化的思维方式和基本品格,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范例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但它只是为中国革命战争提供了一般的理论指导,不能直接用于解决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战争道路和人民军队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毛泽东指出:“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旧中国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战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无产阶级政党怎样组织军队,建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如何领导和进行革命战争,依靠谁进行战争,怎样按照中国革命战争的客观规律将革命战争引向胜利,需要解决许多特殊而复杂的问题,而这在马列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照搬照抄别国的经验也不可能取得成功。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坚持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建设了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通过党的绝对领导确保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确立了人民战争的指导路线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科学的无产阶级军事思想体系——毛泽东军事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国情军情实际,同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脱离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的教条主义、把局部经验误认为普遍真理的经验主义做坚决斗争,在实践发展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伟大历程,为创新发展军事理论提供了成功范例。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科学总结

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军事思想赖以形成、发展的源泉和基础。毛泽东指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更是如此,它作为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只能在人民群众的战争实践中产生,它的军队建设、作战方针、作战计划、战略战术等,也只有通过广大军民的不懈努力才能变为现实。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独立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情况之复杂,道路之曲折,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取得胜利之辉煌,在中外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新中国成立后,又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反击印度等国侵犯我国边境的自卫作战,从多方面进行了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军队和国防建设。毛泽东军事思想就是在以上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和国防建设实践基础之上的科学概括。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一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特别重视人民群众和广大指战员的首创精神,特别善于从他们的丰富斗争经验中汲取营养,据以制定符合实际的战略战术,以加速革命战争的进程。可以说,毛泽东军事思想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凝结着人民群众和广大指战员的聪明才智、汗水和鲜血,是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的生动写照,是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记录。这种丰富的实践使毛泽东军事思想具有了普适性的特征,产生了强大的“遗传基因”,如同产生于战国时代丰富实践基础之上的《孙子兵法》一样,不因时代变迁而销声匿迹,而是融汇在人类军事科学发展的长河之中,在未来军事竞争实践中依然熠熠生辉,生机盎然。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毛泽东军事思想从诞生那天起,就从未停止过发展,它是一个前后相继、不断发展的过程。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从没有把这一理论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把它不断地运用到新的军事实践中,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发展。正如毛泽东所强调的:“一切战争指导规律,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战争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根本要求。如在建军问题上,在红军时期毛泽东就强调:“老老实实地承认红军的游击性”,到了解放战争后期则提出“必须使各野战军进一步地正规化”,建国后确定了“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队”的任务。这说明,毛泽东总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结论,而这些结论总是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毛泽东从不盲从和迷信既有的理论与成功经验,而是对以往的理论、经验都毫无例外地进行认真的审视和批判。他不仅对中国传统军事思想和国外资产阶级军事思想进行了批判性吸收,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他自己提出的一些军事思想观点也敢于采取科学的批判精神。毛泽东强调:“共产党员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经过自己头脑的周密思考,想一想它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绝对不应盲从,绝对不应提倡奴隶主义。”正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这种科学批判精神,更加彰显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使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仅随中国革命战争实践发展而发展,而且为后人进一步发展这种思想理论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是研究和制胜现代战争的强大理论武器

在中国人民寻求解放的艰难征程上,历史造就了毛泽东这一时代伟人,他以政治领袖、军队统帅、军事理论家和哲学家的身份出现于急剧动荡的历史舞台上,这在客观上决定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与哲学思想的相互渗透,水乳交融,并能超越单纯的军事范畴,从而使他的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哲理性特色。这种高屋建瓴的研究军事问题的方式恰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显著特征。这一特征表明,毛泽东军事思想不是仅仅立足军事范畴的理论,而是对军事问题的哲学反思,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来认识和解决军事问题的科学,从而为我们研究和制胜现代战争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揭示了战争的本质,为我们正确认识信息化战争提供了理论指引

毛泽东将战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放在人类社会运动发展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动态考察,不仅首次给战争下了一个完备的马克思主义的定义,而且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政治本质及其与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技术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关系,揭示了战争的历史起源和现实根源,阐述了战争在现实社会中的历史命运及其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应持的态度,其中包括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战争与革命、战争与和平等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创立了一种崭新的马克思主义的战争社会历史观。这就使毛泽东军事思想立足于社会和历史的基点之上,而不是拘泥于一般的军事范畴。毛泽东认为,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用“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来揭示战争与政治的本质联系,在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一直是我军夺取胜利和发展壮大的理论基石。在当今时代,毛泽东的战争本质论仍然是军事战略及军队建设的思想武器,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信息化战争的本质,对于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战争这个人类社会的“怪物”虽然已经走向了信息化形态,“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信息化战争既然是一种战争形态,就具备一般战争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并受一般规律制约。在信息化时代,一些西方的媒体和学者将信息化战争美化为“干净战争”,中国也有学者认为信息战的出现“顺理成章地修正了‘战争是流血的政治’的说法”。但是,发生在当代的各种局部战争,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朝鲜战争到2l世纪初的伊拉克战争,还没有哪一场战争脱离政治目的或不受政治目的的支配,从这些战争中人们总能看到帝国主义霸权政治的影子。那种所谓不流血的“干净战争”,也并未由人们的主观想象变为现实,虽然随着武器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战争中的人员伤亡呈现减少的趋势,但战争的暴力性质并未改变。即使被西方以所谓“零伤亡”称道的科索沃战争,也造成了1800多平民丧生,6000多人受伤,其中包括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军轰炸造成的多人伤亡。实践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实践告诉人们毛泽东战争本质论在当代仍然是不容置疑的。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揭示了研究军事的科学方法,为我们破解战争迷雾提供了根本遵循

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创立了军事辩证法这一使后人孜孜以求的历史性思想成果。毛泽东将军事活动作为一种复杂的矛盾运动过程进行辩证思考,从主客观关系上揭示了军事领域的矛盾运动及其一般规律,为研究军事科学提供了科学的方法。特别是经过毛泽东阐发和概括的矛盾分析法,已成为一个严密的科学思维系统,其基本点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铁板一块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矛盾分析法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分析方法;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抓住了主要矛盾,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应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转化中展现事物发展的可能趋势,因而能够从事物的性质、矛盾诸方面的联结和客观条件的结合上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据此,毛泽东总能站在中国革命战争全局的高度,透过错综纷纭的表面现象,以深刻的洞察力,做出一个又一个英明的战略决策,从而能够挥洒自如地赢得军事竞争的胜利。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是人们观察客观世界重要的工具之一。毛泽东创造的军事辩证法,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研究信息化战争的方法。自海湾战争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军事领域研究方面,可以说是花样翻新,成果层出不穷。这些研究方法和军事理论随着冷战后几场局部战争而引起了世界各国军事理论家的广泛关注。但是,这些研究方法和军事理论是针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军队情况提出的,带有明显的“技术制胜论”色彩。在未来残酷的军事对抗中,如果没有正确的研究方法为引导,就无法从现象中剖析出本质,无法走出信息化战争的“多重迷雾”,甚至会在无意之中受到作战对手的误导与欺骗。在研究信息化战争时,我们要按照军事辩证法的要求,善于抓影响军事竞争的主要矛盾,从信息网络技术的强大渗透性着手,揭示信息因素对武器装备、指挥系统和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从而探寻走向胜利的道路。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揭示了以劣胜优的基本途径,为我军在未来的对抗中创造克敌制胜新战法奠定了基石

中国革命战争是在敌大我小、敌强我弱,敌在武器装备上处于优势我处于劣势的客观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如何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这是中国革命战争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毛泽东将战争作为一种能动的实践过程进行系统考察,把战争认识论的结论——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引入到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去,深刻揭示了以劣胜优的基本规律和实现以劣胜优的基本途径。毛泽东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之所以强调人的第一位作用,是因为人有思维、有能动性,是统领一切科学技术的灵魂。在毛泽东看来,人的能动性表现在,“指导战争的人们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期求战争的胜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须在客观条件的限度之内,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因此,毛泽东军事思想反对抛开人的主体地位来谈战争问题,反对单纯以新式武器看待战争的胜负。毛泽东军事思想深刻揭示了以劣胜优的根本途径: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坚持自主作战,不被敌人所左右,不被敌人暂时的强大所吓倒,在充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前提下,从敌我进行战争的方式方法根子上的特殊性出发,找准敌我发展的不平衡性,建立起战略战术的矛盾关系,进而从矛盾运动的规律出发,研究敌我力量消长的态势,把握敌我不同的机遇和威胁,获得克敌制胜的着力点,不断实现强弱转化,进而战胜敌人。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与强敌相比,我军物质基础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在武器装备上仍然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结合自身武器装备创新战法成为我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战争制胜机理和当代几场局部战争具体情况看,不能必然得出劣势一方必败的结论,在信息化战争中仍然有可能以劣胜优,关键在于如何正确认识敌人优势武器装备和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任何武器装备都不可能尽善尽美,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找到了弱点,就可以找出与之对应的方法。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战争并不只是以武器装备为主的军事对抗,战争胜负是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外交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片面地认识问题,必然会陷入“武器制胜”的误区,失去与强敌对抗的信心。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必须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必须坚持一切从我国我军的实际出发,从战争的特点、规律和需要出发,从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之优长出发,既不能在武器装备上同敌人进行“比宝”竞争,又要拿出富有自己特色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在不断缩小与强敌武器装备差距的同时,靠我们的智慧和自觉能动性去制胜信息化战争。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军事理论,是一座博大宏伟的军事理论大厦,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明确提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实现全军目标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课题。

(一)听党指挥,牢牢把握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提出了一整套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这就是: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中央军委;部队各级党委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实行党委统一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团以上单位设立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制度;坚持支部建在连上。这些制度构成了一个严密、科学、完整的体系,实现了党的组织与军队建制的紧密结合,实现了党的领导与军事行政领导的内在统一。正是有了这一整套制度,我军始终保持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战争年代艰苦奋战而不溃散,愈挫愈奋,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在和平时期经受各种考验而本色不变,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出色履行职责使命。听党指挥是建军之魂、强军之魂。我军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关系我军性质和宗旨,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80多年来,我军之所以能始终保持强大战斗力,经受住各种考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就是靠党的坚强领导。无论战争形态怎么演变,军队建设内外环境怎么变化,军队组织形态怎么调整,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听党指挥,就是严格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不动摇,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始终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中央的信赖。坚持把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部队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不懈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深入开展军魂教育,认真学习党史军史,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思想政治基础,坚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有的放矢地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坚决防范敌对势力对我军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切实增强官兵政治免疫力。全面加强军队党的建设,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坚持从政治上考察和使用干部,确保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

(二)能打胜仗,时刻牢记人民军队的战斗队职能

军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我军是在战火中诞生、从战争中走来的英雄军队,虽然不同历史时期担负的具体任务不同,但作为战斗队的根本职能始终没有改变。党在建设人民军队的长期实践中,坚持把提高战斗力作为永恒课题,毛泽东强调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邓小平确立了战斗力标准,江泽民提出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胡锦涛要求全面提高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强调,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我军始终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能打胜仗是军队履行职能的根本要求。我军素以能征善战著称于世,创造过许多辉煌的战绩。同时必须看到,能打胜仗的能力标准是随着战争实践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以前能打胜仗不等于现在能打胜仗。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决不干称王称霸的事,决不会搞侵略扩张,但如果有人要把战争强加到我们头上,我们就必须能决战决胜。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必须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军队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能打胜仗,就是要坚持一切建设和工作向能打胜仗聚焦,按照打仗的要求搞建设抓准备。做好随时打仗的准备,强化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做到脑子里永远有任务、眼睛里永远有敌人、肩膀上永远有责任、胸膛里永远有激情。保持枕戈待旦的战备状态,密切关注国家安全形势,紧盯作战对手动向,把战备工作提升到战略高度,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始终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高度戒备态势。提高决战决胜的打赢能力,不断增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无论战争形态如何变化,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对手,只要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就能够上得去、打得赢。做到能打胜仗,就必须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坚持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各项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使战斗力标准在军队建设的各领域立起来、落下去,真正贯穿到部队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扎实抓好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加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把人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搞好顶层设计,创新培养模式,拓宽培养渠道,打造新型人才方阵。着力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贯彻战训一致原则,扎实搞好使命课题训练,加强检验性、对抗性训练。大力培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大力发扬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激发官兵内在的志气、骨气、豪气、霸气,保持旺盛革命热情和高昂战斗意志,锻造胜利之师必备的精气神。

(三)作风优良,始终保持我军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

毛泽东在领导人民军队建设的实践中,始终坚持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全军,始终坚持用严格的纪律管理部队,培育和形成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作风优良是我军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队,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稀稀拉拉、松松垮垮,就不成其为军队,就打不了仗,更不可能打胜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环境变化了,军队不是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在部队都会有所表现,一些病菌也不断侵蚀部队的肌体。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任其发展下去,就会自毁长城。必须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大病小病都要治,下大力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永葆人民军队政治本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作风优良,就是要保持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巩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扬我们党我军在长期实践中培育的革命精神,永远保持革命战争时期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坚持纪律严明、令行禁止,大力整肃军纪,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认真解决管理松懈、作风松散、纪律松弛的问题,确保政令军令畅通。坚持纯正风气、拒腐防变,巩固发展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反对特权,营造风清气正的内部环境。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切实整治学风会风文风,反对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埋头苦干,抓紧快干,做出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做到作风优良,必须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认真贯彻落实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增强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做到政治要求严、管理教育严、军事训练严、执行纪律严、落实制度严,保持部队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在纠治官兵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见到成效,在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上见到成效,在构建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上见到成效,努力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保证。把改进作风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切实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加强作风建设,必须从思想根子抓起,不断坚定革命军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切实端正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价值取向,进一步激发官兵谋打赢练打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注释:略。

(李德才、陈飞,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毛泽东研究》2O17年第1期



■ 本文责编: admin
寄给好友: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凡本网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本人和中国战略与管理网,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战略与管理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中国战略与管理网不拥有该文版权。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即指出,本网即予改正。